作者:燕群美来源:中医科发表时间:2016/7/12 10:09:15浏览: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意思是说,人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更健康的生活。而“冬病夏治”则正是利用四季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俗话说,“春夏养阳”,夏天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尤其在“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体表经络中的气血最为充盈。在这个时候,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从而治疗一些“冬病”,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目的。
哪些病属于“冬病”呢?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寒、痰湿的人。包括以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带下、痛经、阳痿早泄等;
4.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颈肩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疾病等;
5.其他:虚寒头痛、四肢不温、手脚麻木以及神疲倦怠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治疗方法呢?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其中以“三伏贴”最为常见和火爆,它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药物渗透等,以经络为基础,融合药物治疗,效果良好而广受推崇。此外,艾灸、理疗、推经络、药物泡浴等,都能很好地扶正驱寒、冬病夏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如发热、皮肤破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期、严重糖尿病期间等都应该谨慎,此外,孕产妇和过敏人群也不作推荐。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吃寒凉、油腻的食物,坚持热水泡脚,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疗效。
2016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7月26日为“初伏”,7月27日-8月15日为“中伏”(8月6日-8月15日为“闰中伏”),8月16日-8月25日为“末伏”。在这期间做治疗,都可以达到扶正驱寒、冬病夏治的目的。不过,每“伏天”的第一天治疗效果为最好。
本周日(7月17日)为初伏的第一天,武汉同济医院中医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将集体加班,在门诊正式开启冬病夏治的序幕,而且主院区和光谷院区同时进行。病友们只需前往门诊挂普通号即可参与治疗,无需预约。
参考每年我院“冬病夏治”的火爆情况,有需求的朋友们请尽早出门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