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护理网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本站公告:

答疑解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答疑解惑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及应对

作者:何华英来源:综合医疗科发表时间:2014/4/7 15:37:45浏览: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5%分布于农村,如今的农村老人早已衣食不忧,他们更多的是强烈的情感需求。然而现实是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出现了精神赡养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各类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孤独与寂寞感在农村老年人中很常见。目前农村养老主要是在家中,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在于家庭,但是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有的老人因孤独而转化成抑郁症。对此子女应该多抽出时间陪老人,让老年人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老年人自己也要摆脱“孤独”,多和同龄人交流接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从儿女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同时子女要理解老人求偶的需求,支持丧偶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愿望。

其次是抑郁,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老年人会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多疑、多忧等变化,加上环境的不良刺激,例如家庭关系的紧张或亲情缺失,他们极易出现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绝望的念头。对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以诚相待,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另外焦虑也在部分农村老年人中时有表现。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生理机能随年龄自然下降认识不够,对老年性疾病缺乏了解,老是担心自己疾患缠身,顾虑中风瘫痪后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加之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退休金收入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等经济保障缺乏也对老人心理造成无形的压力,以致于胡思乱想,惶惶不安,有的看到曾经的好友患重病或去逝,更是焦虑、恐惧,总觉得自己也会不久于人世。家人应理解和同情老年人的这种情绪,鼓励他宣泄内心的郁闷,并提供有益的建议信息能使老年人正确看待身体变化,不要被疾病吓倒,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以平和心态面对一切包括死亡。

还有部分老年有自卑心理,老人由以往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自我感觉不能再对家庭、社会产生贡献,心理上出现较重的自卑感。老人应将承担家庭经济的重担交由儿女,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做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在活动中多结交朋友,可以获得经验和各种信息,调节情绪,增强成就感。

除上述外,关注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要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作用;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同时在全社会弘扬物质和精神双重赡养的责任风气;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网站首页 | 护理概况 | 护理新闻 | 护理管理 | 优质护理 | 教学科研 | 健康科普 | 心灵驿站 | 专题栏目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