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护理网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本站公告:

病房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管理 > 病房管理

关注细节改善 降低病房噪音

作者:范满红来源:口腔一病区发表时间:2020/11/25 15:16:10浏览:

噪音是一种主观感觉,指不悦耳、不想听,或足以引起人们生理、心理上不愉快的声音,它是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之一。WHO发布的《社会生活噪声指南》建议医院噪声昼间≤35dB,夜间≤30dB;我国规定,医疗卫生功能区环境噪声为昼间≤55dB,夜间≤45dB,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60dB

医院噪音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使其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烦躁、紧张和恐惧等情绪,降低耐受性,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影响情绪,使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对医院噪音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根据护理部出台的“关于降低病区噪音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指引,启动“降音降噪,从点滴做起”专项活动。科室成立了质量改进小组,设计《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噪音测试记录表》,每天持续动态监测病区噪音分贝值,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主要噪音源,使用头脑风暴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实施了5个降低病区噪音的策略,具体如下:

1.组织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噪音相关知识,提高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注重培养医务人员在沟通时的语音语调;工作中做到“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上班时间手机设置为震动模式,并要求尽可能不在病房和病区走道接听电话,保持病区安静。

2.宣传教育  采取海报、屏保、提示语等多种方式进行噪音危害知识的宣传和警示。对病友及陪护人员进行宣教,严格执行疫情期间探视陪护制度:①入院时宣教探视制度,发放书面宣教资料;②责任护士加强巡视,随时提醒陪伴人员轻声说话;指导病友及其家属调整手机铃声,减少噪音干扰;③病人午休时段及夜间20:00点以后,提醒各房间的陪伴人员保持病房安静,以免影响病人休息;④在病区内醒目位置悬挂“静”字牌,病区大门口贴标识语提醒按门铃。强化保持病室安静的意识。

3.设施改善  病区医疗仪器专人负责,每辆治疗车定期维修保养,及时上油。将医疗车辆的车轮换成静音的车轮,对监测大于40dB的硬件设施及仪器实施降噪处理。根据昼夜时间段对仪器的报警音量实行调节;在病房的门框和室内柜门的边缘上贴密封条减少关门时的撞击声。

4.流程梳理  改进工作模式和护理流程,采取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噪声分区实行小组负责制,开展弹性排班,工作高峰时间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加强对保洁员、配餐员和手术室工人的教育和工作流程的梳理。

5.减音降噪  加强病房巡视,减少呼叫铃声。各包干组责任护士认真管理好自己的病人,定时巡视病房,及时满足病人需求,减少按铃呼叫的情况。将仪器的报警声调至工作人员能听见且不影响病人休息为宜;当报警响起时,护士及时处理;调节座机电话的音量;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降噪耳塞。工作人员使用对讲机,减少隔空喊话。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同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保质保量完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为患者营造安静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与后勤维修中心、饮食中心、物业、手术室、急诊外科及门诊挂号室等多部门协作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关键环节和流程进行了梳理和规范,降低了病区噪音,提升了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让患者在这种特殊时期身处医院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和关怀。

网站首页 | 护理概况 | 护理新闻 | 护理管理 | 优质护理 | 教学科研 | 健康科普 | 心灵驿站 | 专题栏目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