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芹 屈晓玲 陈婷婷来源:泌尿外科发表时间:2019/4/15 10:00:44浏览:
临床问题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术侧腰部会留置“肾造瘘管”。传统的“胶布加强固定法”有以下缺点:
1、固定效果差,胶布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2、采用导管固定装置在腰部进行二次固定,可能引起皮肤发红、发痒等过敏症状。
3、肾造瘘管位置特殊,平卧时被压在身下,可造成疼痛、引流不畅及堵管。
4、为避免引流管受压,常规将两条毛巾卷起,垫在肾造瘘管的上、下两侧,使肾造瘘管腾空。但毛巾容易移位,且毛巾皱褶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以上问题,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陈小芹等研制了一种“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779030.7),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1 肾造瘘管固定带的介绍
腰带面料采用透气性强的双层棉布,其内垫有1.5~2 cm厚的弹力海绵衬垫。腰背部为整块设计,两侧为“U”形镂空设计,一侧通过松紧带连接魔术贴勾面,另一侧通过松紧带连接魔术贴毛面。导管固定装置按需粘贴在腰带合适处。
1.衬垫 2.魔术贴勾面 3.松紧带 4.魔术贴毛面 5.U形镂空
图1 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平面示意图
1.腰带粘贴面 2.导管纵形粘贴面 3.导管横形粘贴毛面 4.导管横形粘贴勾面
图2 导管固定装置示意图
2 使用方法
(1) 将固定带垫于患者身下;
(2) 将肾造瘘管从固定带中间镂空处穿出;
(3) 根据患者腰腹围调节固定带,松紧适宜;
(4) 将导管固定装置粘贴在固定带合适部位,对肾造瘘管进行二次固定;
(5)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整理引流管,将引流袋挂于床边挂钩上,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
图3 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临床应用图
3 使用效果
(1)能有效降低脱管率和堵管率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100例脱管率为1.00%(肾造瘘管脱出达3~5 cm作为非计划性拔管的标准),堵管率2.00%;对照组95例脱管率为6.32%,堵管率10.53%,观察组的脱管率和堵管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能有效能有效降低脱管率和堵管率。
(2)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
试验组局部皮肤均未出现异常;观察组局部皮肤过敏10例(红肿、发痒7例,起水泡2例,脱皮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5例(Ⅰ期4例,Ⅱ期1例),局部皮肤异常率为15.7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使用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
(3)能有效预防因肾造瘘管引起的疼痛
采用疼痛数字评估尺,评估患者有无因肾造瘘管局部受压引起疼痛不适,无及轻度疼痛计为疼痛管理满意(≤3分),中度及重度疼痛(≥4分)计为疼痛管理不满意。试验组发生中度疼痛2例,疼痛管理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5例,疼痛管理满意率为84.2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使用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能有效预防因肾造瘘管引起的疼痛。
4 小结
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陈小芹等研制的“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管道受压:肾造瘘管固定带通过衬垫使腰背部抬高,离开床面1.5~2.0 cm,“U”形镂空设计可使肾造瘘管穿过,防止其受压造成堵管和疼痛不适。
(2)固定效果良好:在固定带上设置导管固定装置,可进行二次固定,防止肾造瘘管脱出。
(3)减少皮肤过敏:因为没有直接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减少了皮肤过敏等皮肤不适等问题。
(4)适用各种体型:固定带上的松紧带具有弹性作用,可在一定范围内拉伸,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
专业论文
陈小芹, 屈晓玲, 陈婷婷. 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11):1382-138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