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雪娇来源:胸部-头颈肿瘤科(中法)发表时间:2021/9/16 11:21:24浏览:
去年,参加医院举办的肿瘤人文护理新进展研讨班,听到授课老师提到《相约星期二》这本关于衰老、死亡等人生课的书,我慕名购买回来。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约星期二》由美国人米奇·阿尔姆所写,讲述了社会学教授莫里患了不治之症后,偶遇从事记者工作的学生米奇,师生俩相约每周星期二交流人生感悟,莫里的葬礼成为了米奇最后的一课。
莫里老人从自己正在经历死亡的体验出发,对衰老、疾病、死亡这样诠释道:“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了它,哪还会有幸福?”他还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莫里老人身体逐渐衰竭,不能再跳舞、游泳、洗澡、行走,连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但他从来都不羞耻于这样的帮助,他会把这一切当作一种享受,会闭上眼睛陶醉其中,仿佛重新回到了婴儿期。这种豁达、平和、顺其自然,有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
他笑对生活,快乐地活着,哪怕只剩下一分一秒。即使他在治疗中,让学生米奇帮他把肺部的毒物拍打出来,老人也不忘幽默一下:“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 老人参加了一个葬礼,听到家人对逝者的悼词,他觉得太可惜了,因为人已经死了,听不到家人的那些肺腑之言,他毅然决定给自己办一个“活人葬礼”。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老人这种孩童似的纯真,智慧的幽默,轻松和谐的氛围与老人平静、健康的心态密不可分。老人随和、自如的表现让人早已将死亡抛到九霄云外,而且老人依旧没忘记自己想做的事。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自己,参加美国“夜线”电视节目——教授的最后一门课:他的死亡,这最后的课程正是这种心态的产物。
《相约星期二》一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超脱、豁达、平淡、博爱、宽容、坦荡的心境与健康的心态,将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间,督促我努力去过一种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面对生活,我们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与之和平相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