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呼吸1病区发表时间:2023/9/19 12:14:05浏览:
秋季开学时节,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一位17岁的准高三生,该患者因为发热一周、肺部感染入院治疗。患者反复高热高达40.2℃,夜间不断咳嗽咳黄色脓痰。入科后,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右肺大面积感染。
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改善不明显,持续高热。8月30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双侧支气管成炎性改变,右中下叶痰栓形成。此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患者间断高热,体温控制不理想。9月5日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叶支气管后段、右中间段、右中下叶支气管大量痰栓阻塞管腔,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3支,并予以冷冻术、活检钳清理取出痰栓。经两次支气管镜术,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明显好转,高热不退的体温也得到彻底控制,患者转危为安。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镜的相关内容。
肺炎支原体(mycopl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致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MP),近年来,随着一些肺炎支原体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造成了部分抗菌药物的失效,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类肺炎称之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a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MP) 。
从各大媒体新闻中可知,今年是“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年。支原体肺炎全年可见,夏秋季更是高发季节,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学龄前至学龄期的儿童是重点人群。该感染潜伏期可达三周,但并非所有的MP感染都会引起肺炎,有的可能不会有症状,有的可引起肺部实变,甚至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
MP感染的主要病变部位在气管至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MP通过P1蛋白紧密黏附在气道上皮的受体上,增殖并释放代谢毒物,直接破坏上皮细胞,造成纤毛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使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气道内黏液栓形成。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纵向皱襞、管壁黏膜滤泡样增生、黏膜糜烂等表现,随着炎症进展,分泌物由稀薄变为粘稠,形成痰栓,最终痰栓塑型,造成管腔堵塞、支气管局部通气不良。
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或迁延,遗留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及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后遗症。支气管镜可以直接插入患者气管、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直接观察病变部位,了解呼吸道黏膜损害情况,并可经支气管镜灌洗使用冷冻、氩离子体凝固等手段旋转离断痰栓进行切除,取出支气管塑型和黏液痰栓,在短期内有效疏通呼吸道,改善呼吸道通气,减少管腔阻塞,减轻炎性反应,使临床对MMP的影像学大片阴影迅速吸收成为可能。
因此,在治疗中除了选择有效抗生素、早期进行免疫治疗、发现和处理合并感染等措施外,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同时给予必要的灌洗介入治疗,对于改善PMMP的预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MP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却可以经飞沫传播,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尤其是易感人群的预防,在这里建议:在校内,感染的学生要及时治疗,避免传播他人,而其他学生应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开窗通风,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若出现咳嗽发热且三天未好转时,应及时就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