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权来源:ICU发表时间:2018/12/21 11:47:52浏览:
12月18日下午,同济医院护理部开展了“我爱动脑筋”创新活动分享会,以提高护士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通过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选自全院的五项优秀护理创新项目分别进行了汇报,同济医院护士长、护理骨干、教学督导、创新团队成员、各层级护士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学习。
2018优秀创新项目介绍
项目一: 可视球囊导管
发明者:孟玲(康复科护士长)
脑卒中、脑外伤等脑损伤可导致“环咽肌失驰缓症”:环咽肌因不能及时松弛等引起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食物梗阻、饮水或进食呛咳等,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留置胃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可视球囊导管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性能稳定的康复评估和训练器械,利用该导管对环咽肌进行评估和康复训练,最终可达到恢复吞咽功能的目的。同时,通过该导管还可以直接观察到患处情况,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目前可视球囊导管已在临床上使用,并造福多位患者。
项目二:尿管智能夹闭开放装置
发明者:卢吉(妇科肿瘤科护士长)
传统尿管的通道完全开放,膀胱功能训练高度依赖患者的自律;集尿袋需要定时更换,且影响患者的行动和美观;集尿袋的倾倒和尿量的记录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尿管智能夹闭开放装置通过压力感受器对患者的膀胱压力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会报警提醒开放尿管引流,实现个性化排尿;不再需要使用集尿袋,节约耗材,保护患者尊严;同时,还可根据流速测定并记录尿量,数据更加准确,减少了护士工作量。该项目在2018年首届中国医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项目三:可重建咳嗽峰流速的气管导管
发明者:刘伟权(ICU主管护师)
气管插管的气囊上往往会有滞留物,可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现有清除技术的并发症较多,如滞留物坠积到深呼吸道的风险、粘膜损伤或出血、口咽部定值菌逆向感染、操作引起交叉感染等。
该气管导管设计了一种人工咳嗽装置,通过重建咳嗽峰流速,用高速气流将气囊上的滞留物冲击出来,从而模仿生理状态下气道分泌物被咳嗽出来的效果。该发明降低了人机对抗现象,更符合人体生理下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式,减轻病人的痛苦。以该项目为内容的文章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论文比赛优秀奖和湖北省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比赛一等奖,得到全国重症专家的好评。
项目四:暖婴转运包
发明者:叶天惠(儿科总护士长)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如果外界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新生儿体温不升,甚至产生新生儿硬肿等系列问题。
暖婴转运包是一种新型的转运工具,其设计符合婴儿的生理特点,温暖舒适,有效保障早产儿出生后转运至新生儿病房黄金1小时内的环境温度,避免发生低体温现象。真正做到用温暖迎接初生,让每位早产儿不再寒冷!
项目五:全自动封包机
发明者:陈思(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
同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了三个院区日均7000多名患者所需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其中,医疗器械的打包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全自动封包机能够自动识别包裹的大小、形状,自动准确打包,不浪费胶带,将每日工作时缩短86分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与成本。目前,该项目已经设计出临床产品,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此次分享得到了参会同仁的一致肯定,纷纷表示大会启迪了思维,激发了创新的热情与信心。同济护理人将继续秉承着“敢为人先,用于担当”的精神,立足临床患者需求,紧跟智慧护理创新发展脉搏,积极探索,努力拓宽护理创新项目的内涵与外延,让护理创新助力优质护理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