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萍来源:光谷普外3病区发表时间:2022/8/3 17:23:28浏览:
肝性脑病,俗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和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当肝脏正常功能或者结构发生严重损害,无法清除体内毒素,就会引起患者的行为、情绪、睡眠、言语或者行为方式发生异常变化,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被误诊和漏诊。因此,同肝硬化病人一起生活的家属,应该学会识别早期肝性脑病的表现。首先,肝性脑病好发于慢性乙肝患者、服用肝毒性物质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其次,可通过如下变化来判断。
1. 性格发生变化:性格发生变化是肝昏迷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原是比较爱说爱笑的人,由于肝性脑病后沉默不语,生活没有乐趣,比较抑郁;而原来是文静性格,患病后变的多言多语,语言逻辑也改变。
2. 行为改变:肝昏迷患者的行为改变也比较常见,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乱摸乱寻、随地便溺、随意乱拖乱放房间内的桌椅等毫无意义的动作。有的甚至衣冠不整,随地便溺,生活习惯随之改变。
3. 睡眠习惯改变:肝昏迷患者的睡眠习惯也会发生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兴奋。这其实就是俗语说的“阴阳颠倒”。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睡眠倒错肠道内有毒物质(主要是分子形式存在的氨)的吸收是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曾经出现过肝性脑病的肝硬化病人,务必保持每日大便1~2次。如果大便过于干燥甚至便秘,医生会建议病人口服乳果糖来治疗。而同时患有糖尿病的肝硬化病人往往看到“糖”就担心血糖升高。其实,乳果糖是一种人类肠道不能吸收的糖类成分,只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酸性物质。而这类酸性物质可以中和碱性的氨分子,从而减少氨的吸收。另外由于乳果糖及其分解产物不会被肠道吸收,也增加了粪便的容量和湿润程度,可以防止大便干燥,改善便秘。因此,乳果糖是防治肝性脑病的首选药物。
肝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需注意观察身体变化,控制肝病病程发展,对于有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患者积极检测及早诊断,以便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网站 主办: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
地址: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咨询电话:027-83663139 投稿邮箱:88969089@qq.com
Copyright2006-2008, Tongji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