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护理网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本站公告:

临床护理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临床护理教学

神外IV的“小朋友们”

作者:文毅来源:神外四病区发表时间:2019/9/26 16:14:34浏览:

我是一名护理实习生,来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已经三周了。从工作上的茫然失措到随机应变,从人际交往的紧张陌生到亲近熟悉,我也渐渐地开始了从“老师的跟班”到“老师的助手”的转变。

来神经外科报到的第一天,护士长厉老师的讲话让我印象深刻。她的话语温柔而有力,句句雪亮,掷地有声。她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初心,初心不变才能在工作中克服苦累,找到价值。在这三周的工作中,我时时刻刻记着厉老师的勉励和教导。

第一次深入临床护理工作,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没想到在脑外科也会和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打交道。洋洋(化名)是一名两岁的小患者,由于血管条件不理想,他成了打留置针的“常客”。每次打针,从老师找血管开始,他就一边带着哭腔一边大声喊谢谢,他用这种方式乞求护士姐姐轻一点。打一次针下来要说十几遍谢谢,那稚嫩的声音和可怜面儿让人心疼极了。等针打好了,洋洋又常常对护士姐姐们露出天真的微笑。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也都很用心地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我也看到了老师们日月积累起来的漂亮的穿刺技术。洋洋虽然年纪小,可力量不小,一句谢谢,一张笑脸,让大家感到欣慰和满足。

除了真正的小朋友,还有一些老小孩。刚来时我就注意到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爷爷绑了约束带。有一天中午,张老师在隔壁床做护理时,突然听到爷爷的家属叫起来了,一看,爷爷正在咬手上的留置针。张老师赶紧过去,指着她手里的东西问:“你看这是什么?”可还是没能转移他的注意力,一扯,当天刚打的留置针被咬断了。事后,张老师没有责怪爷爷,而是耐心地哄他说:“你听话一点,表现好一点,我们就不给你绑手了。”原来是病人都要哄的,都是需要鼓励和安慰的,生病的时候心灵会变得脆弱敏感,我们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我们的专科护士长厉老师把所有的护士姐姐们也称作“小朋友们”,此外,还有“亲爱的”“乖乖”等亲热的称呼。每天早上交班,厉老师总是精神饱满,温婉从容,面带慈爱,可这慈爱里不只有悉心的教导和关怀,还透着一股威慑力。虽然对“小朋友们”总是温柔微笑相待,可出了纰漏批评起来也不含糊,让我领教到什么叫“责有所归便责无旁贷”。因为从事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工作,老师们的责任不小,工作量也不小。临床的老师们都很辛苦,加班到九、十点是常有的事儿,可我见到的是老师们饱满的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我曾无意间听到一位老师说,下班前总怕什么事情没做好,都要一一检查一遍才放心离开。

带教老师们把实习生当作“小朋友”,初来乍到,特别关照。我的带教老师张老师不仅请我吃工作餐,中夜班的时候还给我点奶茶带零食。工作中我犯了错,老师从不责难而是更细心的教导。当工作忙完,老师总是让我“坐着休息会”。她还教我用头皮针的细管当做血管模拟训练打留置针,教我神经外科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基础知识。第一次掰安瓿瓶,我划伤了手,张老师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给我消毒止血,拿棉球,包扎伤口,在后面两三天都一直关注我的伤口,这让我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也让我意识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这还有一位我眼中的“小朋友”,就是保安叔叔熊师傅。据老师们评价,他是一位“勤劳、闲不住的人”、“做了很多不是份内的事儿”、“乐观、整天都笑呵呵的”。这些和我看到的一样,熊师傅虽然身型算不上高大,但他似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总是帮助老师们做一些体力活,并且乐在其中,从不抱怨。

在这里,我看到过女儿把爸爸当小朋友的,看到过丈夫把妻子当小朋友的,看到过护士们眼里的担忧和期望,看到过亲人备至的关怀与照顾。从患者到家属再到医护人员,成全了爱的循环。比起温暖,也许医院更容易成为一个冷漠的地方,可信任、理解和关爱让我们神经外科四病区成为了一个加倍温暖的地方。值班室桌上堆着的水果,墙上挂着的锦旗,耳边的谢谢,眼前的微笑,温暖与感动都藏在这些细枝末节里。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病的时候更有人情味。因为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忙碌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体会人情冷暖。我相信其他科室也有不少“小朋友”,“小朋友们”心中有大爱,小空间里满情谊。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很少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希望爱与坚持能在病魔中生出希望,我也将做好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准备!

网站首页 | 护理概况 | 护理新闻 | 护理管理 | 优质护理 | 教学科研 | 健康科普 | 心灵驿站 | 专题栏目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