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护理网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本站公告:

循环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循环系统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作者:胡瑶来源:中法神经内科发表时间:2022/12/29 18:57:31浏览:

下肢静脉血栓属常见血管性病变,主要指静脉血液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异常,导致血栓形成,进而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血管管腔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等。下肢静脉血栓可引发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进而引发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  

血管壁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手术、创伤、感染等可导致静脉壁损伤;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活动减少等因素可导致血流缓慢;妊娠、产后、大手术后等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疼痛、下肢肿胀等症状,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出现异常,多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壁炎性反应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情况。股青肿是下肢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患肢皮温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皮温冷,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不能扪及。该病在发病前没有明显预兆,病情发展较快,针对该病需要尽早诊断与尽早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若未及时治疗,易造成出行不便、瘫痪等情况,加重患者病情,若病情为急性期可引发肺栓塞等病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病情观察:

①下肢静脉血栓先兆症状:下肢皮肤颜色、感觉、温度、肿胀、疼痛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有无广泛的浅静脉扩张,小腿营养是否改变,每天定时测量下肢周长;

②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无改变,肢体远端搏动有无减弱,有无压痛的条索状物;小腿肌肉疼痛,用手压迫腓肠肌或足背屈时,小腿肌肉疼痛是否更甚。

2.体位摆放:

①对于能下床的患者,鼓励其自主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②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抬高患肢20-30cm(高于心脏平面),以利于静脉回流;

③避免膝下垫硬物品和过度屈髋而影响静脉回流;

④适当摇高床头15-30°,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进行呼吸与咳嗽训练,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

3.功能锻炼:

①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被动运动;

②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扩胸运动,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泵运动、抬臀运动、缩肛运动等锻炼方法;

③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频率、幅度和强度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起始锻炼时间可达15min,抬臀运动距离床的距离可大于2cm,踝关节背伸角度可达90°;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起始时间超过10min,抬臀运动时避免臀部离床,踝泵运动时背伸以患者最大耐受幅度为上。

4.静脉保护:

①长期静脉输液者,要保护静脉,避免再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

②输入刺激性药物避免外渗;

③避免长时间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当患者需要输注静脉高营养、抗癌药物及某些特殊抗生素时,首选周围静脉穿刺,以避免深静脉置管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5.物理干预:

①弹力袜:鼓励持续使用逐级加压弹力袜;

②挤压式手法按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间歇性排空静脉,保护瓣膜功能;

③气压疗法:利用多腔气囊;有序、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粘附于血管壁,达到预防DVT目的。

网站首页 | 护理概况 | 护理新闻 | 护理管理 | 优质护理 | 教学科研 | 健康科普 | 心灵驿站 | 专题栏目 | 联系我们